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的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的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
人作为伦理学的研究主体,其本质或特征究竟是什么,构成了伦理学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前提性课题。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使用语言和文字,形成一种与感性世界拉开距离的强大的抽象能力,因而人是一种自然生物与文化精神的二元存在。作为自然生物,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其生理活动受制于同一的进化进程;作为精神存在,人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摆脱自然因果性的链条,形成一种自由自主的行为决断。在伦理学看来,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这种精神性,而精神性又体现为两个层面:一方面,人是能够自由选择的主体;另一方面,人又是能够道德行动的主体。道德本质上体现为不伤害他人、公正处事和必要时的驰援。作为人的精神性的两个方面,自由是现代道德的奠立基础,道德则为自由的持存和真正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3.
隐喻是指利用具体形象概念理解抽象概念。随着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具身认知给道德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维度、颜色维度、大小维度等角度展开。考虑到身体变量对道德概念理解的影响,未来具身道德角度的概念隐喻研究,应整合概念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采用更生态化的实验范式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道德概念隐喻的多种维度,并需对道德概念的隐喻研究作跨文化探索。  相似文献   
74.
丁瑛  宫秀双 《心理学报》2016,(10):1302-1313
社会排斥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探究社会政策和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却鲜少有研究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探讨社会排斥对人们的产品偏好的影响。本文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主实验,系统研究了社会排斥如何影响个体对不同触感产品的偏好,并探讨了其内在影响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经历社会排斥(相较于社会接纳)之后,个体更偏好触感柔软的产品,消极心理体验是其内在驱动机制,并且该作用机制被归属感的重要性所调节。当归属感被认为很重要时,个体在经历社会排斥后对柔软触感产品的偏好以及消极心理体验的中介作用会被强化,而当归属感被认为不重要时,以上效应会被削弱。本文还对研究结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5.
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与初步义务;政治义务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广泛适用性和有限性的道德要求;政治义务问题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认为政治义务是伪问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6.
环境问题的加剧使得人们广泛关注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消费者在环保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绿色消费的研究,但是,对绿色消费心理机制的探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借助社会认知视角下的道德认同理论探讨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探索道德认同与绿色消费的中间机制,以及这一中间机制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2)考察调节道德认同与绿色消费关系的变量;(3)检验道德认同表征与道德认同内化对绿色消费影响有何差异。基于社会认知视角下道德认同理论探讨绿色消费心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道德认同和绿色消费相关理论体系,而且为政府和企业如何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儒学"一词可能意指两种内容,即"儒家哲学"和"国家儒术"。对于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真正具有积极意义的不是后者,而是前者。"儒家哲学"以孟子的学说为核心。它强调认知、情感和意动的心灵簇,鼓励人们关注家庭爱及其社会扩展,同时也为研究仁爱、安心、关怀、苦痛、移情等世界性课题提供了丰富的学理内容和积极的思考向度。就此而言,"儒家哲学"这一古老的观念无疑具有新的生命。中美学者不仅可以在这一课题上展开合作,而且他们的合作必定富于成果。  相似文献   
78.
道德形而上学要求全部道德概念都先天地错落在理性之中,在来源上具有纯粹性且俱足尊严,合乎责任是不够的,还必须出于责任;纯粹实践理性批判要求自由是一切人的意志所固有的性质,人们以他律和自律的方式来思想自己,意志自由是道德命令如何可能的最后根据。人的价值和尊严不在于漂忽不定的、有条件的幸福的追求上,而在于无条件的、崇高的道德律的敬重上。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的问题上,进行动机抑或效果的、形式抑或实质的二者必居其一的二元判断,逻辑上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79.
绩效考核满意度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一直是组织行为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绩效考核满意度量表》、《在职行为量表》等研究工具,抽取419名在职员工,考察绩效考核满意度与工作退缩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公平感、道德型领导在其二者关系上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绩效考核满意度与工作退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道德型领导调节绩效考核满意度和组织公平感之间的关系。(3)道德型领导调节绩效考核满意度和工作退缩行为之间的关系。(4)道德型领导和绩效考核满意度的交互作用通过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影响工作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80.
抽象语言信息是否能够影响知觉?本研究在审美领域对此进行考察,探索无意识获取的道德信息是否影响个体对相应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结果发现个体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受到内隐道德信息的调节,且调节效应与面孔本身吸引力水平无关; 另外,面孔审美判断的反应时受到道德美丑和面孔吸引力的共同影响,尤其当两类信息相矛盾时被试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抽象的社会道德信息可以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产生自上而下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